夜幕降临,夜色中的厂房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徜徉在生机勃发的锡冶炼,喜气洋洋的氛围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熊熊炉火映照着坚毅脸庞,璀璨灯光纵横交错洒满各个角落。
岁月倒流,时光穿越,思绪回到一八年初冬。
是夜,依旧灯火通明,生产部调度电话不断响起,电脑设备操作界面被不停切换。随着最后一包锡渣投入烟化炉,冶炼分公司生产工艺链在连续安全运行12个月后,拉开了检修设备、确保2019高效满负荷组织生产的序幕。
组织得力有保障
层层关注。检修前期,冶炼分公司领导班子及相关车间部门人员每天深入一线,实地察看顶吹炉炉衬情况,全程跟踪、靠前指挥,决策检修时机和方案。
系统管控。经理、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检修领导小组,制定冶炼分公司《2018年度检修应急预案》《检修期间安全规定》,从人员配置、安全管理、备品配件等环节细化“属地责任”。
精心安排。围绕30天既定时间、900余个检修项目,13个工作组以天为单位倒推工作节点,强力推进电气、锅炉、给排水、机械、炉窑、仪表、控制系统等检修工作。
加强联动。每日16:00准时在411会议室召开的检修例会,汇报当日进度,围绕非预见性、应急性问题,汇集智囊力量相互协商、讨论优化解决方案。
步步确认。“顶吹炉11月10日0时放渣保温停炉”“氧化锅处理完粗锡后停炉”“收尘布袋打捆存放,遮盖、防雨”......开工前,为确保吃干榨净物料,实现零事故、零排放安稳停车,冶炼分公司对各车间工序班组进行责任划分,强调安全环保责任,细化设备停车流程。
遵章守纪保安全
“安全,检修必须安全”。局域网、宣传栏、微信群、培训会,处处都是安全培训前沿阵地。冶炼分公司局域网刊发的《云锡安全理念架构体系》《云锡安全理念解读》等新理念,有效促进了员工“我要安全”意识转变。微信群中,生动形象的安全动漫让人在捧腹的同时受到警醒。培训会上,学习法律法规、传达事故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在血与泪中明白生命可贵,凝聚安全共识。
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出发,坚持“不安全不检修”的理念,在这片土壤遍地开花。
“氧气浓度20.9%、二氧化硫0ppm......通风到位,可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请系安全带,劳保用品请穿戴整齐,氧气、乙炔要保持安全距离”。为确保检修安全,200余名安全监督员、现场安全员手戴红色安全袖标,奔走于检修现场每个角落。
11月16日,动力车间30T余热锅炉管束吊装作业正如火如荼进行。“再检查一遍,吊具、钢绳拴牢了没有?”在现场,车间值班长卫涛紧盯作业现场,与吊装人员多次进行要点交接、核校确认。吊装高度高、作业面狭窄,尽管历次检修都有此类作业,但从公司到车间依旧非常重视。8小时,精打细算,惊心动魂,70余吨的三组管束终于从30余米高的平台上平稳落地。
12月8日,精炼车间6#变电所在接到调度室传来的恢复供电操作指令后,操作工李师傅看着操作票发出指令,徒弟小吴指着开关把手,复诵指令......一次次唱票、复诵、确认、执行,师徒俩完成了供电。“除了高标准做好停电检修工作,还要安全、准确完成送电操作。”李师傅用20余年电气操作经验告诫小吴,每一项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论时间有多晚,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无论任务有多急,一切都必须为安全让路。
上下齐心克难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间就是效益在物资保供上体现得最明显。检修前夕,采运部紧盯市场变化、把握采购节点。四名计划员深入生产一线,提前半年落实检修物资信息。围绕两千余项机械、电气、辅料等物资计划,结合实际开展计划申报,针对订货周期长的备件,实行专项采购订货及时拍板、专项沟通、专人跟踪、看板管理,逐项倒排到货时间,从事前选商、事中催货、事后联检等环节,全过程加速推进物资供应。
顶吹炉炉砖砌筑现场。一块块25公斤重的耐火砖在炉前师傅的手中来来回回地传递,汗水湿透了厚厚的工作服,却丝毫没有影响热情和速度。“大家主动放弃休息,连续坚守检修岗位,炉子早一天砌好,设备就能早一点开动。”安全员伏强边说边喘着粗气。伴随着一声“下”,又一摞耐火砖被运至操作平台,大家不敢停歇,再次朝耐火砖奔去。
18:15分,饭点已至,顶吹炉筑炉师傅们从0.7㎡的渣口缓缓爬出。回到休息室,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大口将美味的饭菜塞进嘴里,稍作咀嚼,伴随着一口水豆豉咽进胃里,赶走了胃里的闹腾,驱走了满身疲惫。稍作休息,18:55分,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检修现场,“弟兄们,再砌筑三层就下班!”“没问题!”震耳欲聋的应答声响彻整个炉腔,一场顶吹炉内的“速度与激情”再次拉开了帷幕。
炼渣车间九米高的收尘器操作平台上,在以男人为主的检修队伍中,有一道别样的风景。几名瘦弱的女同志身穿防护装备用实际行动,无声地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面对灰尘大、视线模糊、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她们忙前忙后,与男员工一起有条不紊地拆除布袋、套装布袋、安装龙骨,瘦弱的肩膀扛起布袋更换“硬骨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920条除尘布袋如期换装完毕,确保车间检修任务顺利完成。
严精细实保质量
“精细”是保障检修质量的关键。在上一轮大检修刚刚结束不久,熔炼车间就开始抢先抓早,提前周密安排,对间歇性开停及备用设备进行提前维护,检修前就完成车间265项既定检修项目的20%,为后续“精细化”检修腾出更多时间。
“边缘损坏的砖块不能用作炉衬,炉底结料必须清理干净,砖块与炉体之间必须填塞耐火泥。”从事筑炉工作20余年的包有亮边清理着炉底,边向年轻筑炉工讲述炉子砌筑流程和注意事项。炉砖砌筑质量直接影响到炉子寿命。此次砌筑炉子,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亲自“操刀”,手把手将自己积攒的“十八般武艺”教给年轻的筑炉工。看着新加入筑炉队伍的3名青年用心、标准地砌筑,他的眼神期待而满足……
真空炉厂房,结晶机收尘管、平台扶手漆面色彩鲜艳、光洁亮丽,与以前相比,无论外观效果还是内在质量都有了根本性变化。负责刷漆工作的刘师傅说到,除锈刷漆虽是一项看似平常不过的收尾工作,但却蕴藏着大文章。为防止返工,车间从小处着手,实行“包活、包干、包质”制度,狠抓过程监督、结尾验收,确保检修全程“精细化”。
“所有步骤,都要用数据说话。”这是55岁的钳工许建忠最爱放在嘴边的话。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许建忠国庆后就陆续对车间空压机进行了全面“体检”,到大检修结束,手里始终没离开过游标卡尺等量具。他要求徒弟们每个步骤都要对应一组测量数据。在徒弟们眼中,工作时的他非常严厉,也是因为这样,在风机拆卸、间隙检测、轴瓦刮研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被计划得准确无误;轴瓦间隙、阀板交角、叶轮震动……每项参数都控制得严格准确。
革新改造结硕果
优化修理组织,激活内部潜力的目标,倒逼各设备使用单位进一步加大创新创效力度。“3390收尘表冷管弯头我们自己设计、加工,做了20个就节约了几十万元。”设能部副主任朱中亮兴奋地讲述着检修中的降本增效亮点。表冷管弯头只是众多创新创效项目中的“冰山一角”,废弃滚子加工成的钢绳防跳装置、自主设计的质监部打码机字码夹头、修复后重新使用的布袋收尘分气包等20余项创新创效项目如星星之火,为减轻职工劳动强度、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大检修“委外”事项同比减少95项,全年“外协”费用同比下降287.49万元。
“能修复的坚决不换新的!”检修动员会上,炼渣车间负责人坚定的话语中透露着车间要低成本、高质量完成炉子检修的信心。相比以往整个炉底全部更换,车间结合炉子综合实际,全面检查、评估,在工艺和安全允许的情况下,打破固有思路,仅更换了渣口部分炉砖,在合理优化工期的同时降低检修成本32000元。
2018年出现的多次突发停跳电,对顶吹炉冷却水应急供应及喷枪系统安稳运行敲响了“警钟”。喷枪、煤管烧损,炉子爆炸等隐患直接威胁到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检修期间顶吹炉工序自行设计备用电供应系统成功解决应急冷却水不间断供应和突发停电时无法提枪的难题。同样关乎电气安全,精炼车间浇铸工序利用检修良机,针对3台圆盘浇铸机及堆垛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分离线路,实现设备故障互不影响,工艺流程设备更加适应公司生产需要。
和谐团结展风采
针对检修劳动强度非常大、就餐人数增多实际,食堂从食品卫生安全、饭菜质量入手,通过新增红烧肉、爆炒鱿鱼、辣子鸡、粉蒸肉等菜品和安排专人现场送饭的方式,33名食堂员工用他们那“一抹白”为紧张的检修送来暖暖的“后勤保障”。“你好,我们是炼渣车间志愿者,来为你们送茶水,两壶够吗?”炼渣检修现场这样的身影屡见不鲜。28天来,保卫部人员严格加强出入厂制度管理,对各检修区域实施24小时巡逻保卫,在他们的周密部署、严加防范下,检修期间未发生一起设备、工具及零部件丢失被盗事件。除冶炼分公司红、白色安全帽外,检修现场还交织着一茬茬亮眼的橘、黄、蓝。他们是来自广元、机械、建设、南亚、凯达等公司的外协人员,单位不同,行动却一致,大家都在用埋头苦干浇灌同一个目标。
笔者发现,每当相机镜头对向现场忙碌的老师傅时,他们总会用手把脸一挡说:“多拍拍年轻人吧”。说完他们就匆匆来回奔波忙碌。工作中,他们沾满粉尘的脸上绽放出的亲切笑容,总会一次次让人感动。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此时此刻,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吸收百年辉煌历程底蕴积淀,汇聚全体冶炼职工磅礴之力,站在新起点,冶炼分公司正朝着“打造国际一流锡冶炼”目标再出发,谋划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这将又是一次历史性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