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错配锡价大幅上涨,一度引发市场逼空预期。不论是从绝对价格,还是海外升水溢价,或是单日涨跌幅度,均创下历史记录。
从大的供应格局来看,2013年之后,缅甸锡矿资源的爆发式增长拖累整个全球的锡价,其中2016年的产出达到历史峰值的6.7万金属吨,占到全球当年锡金属供应的20%,但是掠夺式开采并未对勘探进行投入,当地锡金属产出逐年下滑,并且去年因为疫情以及洪水的影响,产出下滑至3.3万金属吨左右,不足高峰期的一半。受低锡价的影响,全球锡矿资本支出减少,新矿投产进度明显偏慢。
根据ITA数据,2018年至今,国内锡矿项目仅银漫矿业投产,但2019年2月矿难停产1年半于去年8月份复产,今年计划扩产至1000金属吨/月,但是年初员工猝死项目再度中断,恢复时间待定,计划在2020年投产的维拉斯托项目,由于内蒙对于资源的保护,需要支付大量的保证金才能开采,当前并未找到投资方进行建设;海外方面,云锡入股的澳大利亚雷尼森矿山在2018年投产,但是由于成本偏高,一直未达到设计产能,2019年秘鲁明苏的B2尾矿以及刚果比奇矿投产,B2尾矿与去年4季度达到设计产能,而刚果比奇矿成本低已经远超设计产能,预计今年同比增2000金属吨至12000金属吨,远期项目方面,摩洛哥和哈萨克斯坦的项目由于疫情拖累进度,短期仍处于试采状态,实际投产要到2022年-2023年,尤伊斯锡矿也是开开停停,去年仅贡献了500金属吨左右,实际全面投产预计要到2022年以后,所以短期来看,老矿中断或产出下滑,新矿投产延后,供应依旧偏紧。
而需求端,已经在疫情之后恢复。中国需求一方面来自自身对疫情的成功控制,生产生活快速恢复,PMI指数在3月份重回扩张区间,另外一方面是海外订单的转移,但同期缅甸供应依旧受到疫情的扰动,供应减少,需要进口锡锭补充,2020年全年净进口1.4万吨。进口锡的标准和国内不一样,且铅砷含量超标,所以存在重熔的性价比,我们在运用进口锡锭进行表观消费折算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重复计算问题,但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表观消费的折算,今年需求增速均逆转了前两年的颓势,累计增速分别是 13.6%和 9.5%。
具体分行业来看,2020年玻璃行业增加锡的消费增长3000吨左右,镀锡板也因食品贮存需求的抬升表现较好,但上述消费贡献并不具有持续性,从更长周期看对锡消费的增长贡献我们认为主要来自5G和新能源,5G应用场景的创新,将增加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带动锡消费的增长,而近期市场热议的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新能源的大发展,而锡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光伏焊带)中。
由于国内去年净进口了1.4万吨锡锭,而海外消费在Q4季度恢复,导致海外库存加速去化,欧美地区的交易所库存接近于空仓,2月15日伦锡现货升水一度飙涨至5000美元/吨创下历史记录,虽然近期库存有所增加,主要是马来西亚巴生库,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到岸溢价并未出现拐头的迹象。
所以整体来看,供应恢复缓慢,需求景气维持,锡价高位波动,建议逢低做多为主,风险在于冶炼产能集中度的提高,R2占到全球产量的36%,R5占到全球产量的60%,单个企业的行为会导致行情的大幅波动。如3月1日,天马点价出货,锡价暴跌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