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观点:
1)锡市场的中长期逻辑表现为,缅甸矿产量下滑推动锡价上行。
但由于尾矿以及矿商和政府库存的存在,供应端价格弹性较高,库存在价格有利时流入市场,造成今年产量持续下滑而出货量并未大幅减少的局面。
2)经历了两次抛储后,市场认为当地政府库存已经见底,预计明年的出货量或同比下滑约0.7万金属吨。但未来随着价格重心因矿端预期兑现而不断抬升,高锡价将推动低品位尾矿的回采从而对价格形成一定压制。
3)周内沪锡延续了此前的震荡走势,价格重心盘踞在14.5万元附近,G20峰会期间,中美双方明确表示将暂停互征关税并争取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达成贸易协定,加之美联储加息放缓的预期愈发显著,包括沪锡在内的基本金属均受到一定提振,但华为事件为中美谈判蒙上了阴影。
4)供应来看,SMM统计显示11月境内冶炼厂锡锭产量1.13吨,环比下降9.7%,略好于此前预期的1.1万吨,因锡价大涨刺激了一些炼厂加紧投产。上月总体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云锡在内的大型冶炼厂例行停产检修,也有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问题被迫停产。
随着例行检修陆续结束,预计12月锡锭产量将逐步恢复并出现小幅回升至1.15-1.16万吨。
5)库存和需求来看,11月境内企业库存约4990吨,环比下降7%,高于此前预计的4500吨,表明虽然炼厂停产后现货市场处于去库当中,但库存消耗的力度明显不及预期,这主要由于锡价大涨压制了下游采购积极性。价格回落后刚需明显释放,但临近年末,消费已无大幅改善的可能。
6)整体而言,矿端缺口逐步兑现的预期并无改变,但中美贸易问题作为影响需求端的关键因素,在靴子落地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华为CFO被捕背后的中美博弈,对境内电子和芯片产业的后续冲击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