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在“锡牛搁浅,再论方向”的系列报告中,将视角聚焦于锡价这波快速跳水的根本驱动,以及2021年的大牛逻辑未来是否能够再现,试图勾勒出锡的短期与长期的价格路径。本文为“锡牛搁浅,再论方向”系列报告第一篇,将重点讨论锡价下行的短周期逻辑,从宏观、供应、需求等角度探讨。从结论观点来看,我们对锡价短期的判断是,在宏观利空暂时出尽、供应难以边际增加、需求偏弱的情况下,当前位置或有调整需要,且考虑到供给边际出现减量,不排除有阶段反弹的空间,只是基于需求给到的提振有限,或限制反弹高度。
回顾本轮下跌,我们认为此次价格的快速跌落,是宏观利空与微观弱基本面的共同推跌。宏观方面,锡价下行是伴随着有色板块的集体共振式走弱,这主要归因于5月FOMC会议后加息预期的变化以及美元的强势走势。除此之外,锡价的基本面从2021年以来首次转为显著的“弱现实”格局。从供应来看,进口量和国内产量齐升使得国内供应转为宽松。需求方面,国内3月以来的疫情再度爆发是需求转弱最为显性的推手。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从宏观层面和基本面均存在边际转好的预期。从供应来看,进口量和国内产量或将减少。对于如此巨量的进口供应补足的持续性,在没有突发扰动的情况下,3-4月的进口量或是全年峰值。一方面,从锡矿角度来看,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锡锭进口窗口已经关闭,6月锡锭可能转为净出口格局,国内锡锭供应将进一步减少。而国内生产方面,存季节性减量预期。
从需求来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管控逐渐放开,受到疫情影响开工的下游需求将全面恢复生产,但是预计需求恢复空间有限,消费返场为锡价带来的支撑可能不如预期强劲。首先,4月末锡产业链的需求已经恢复较为充分,我们预计后续边际需求增量或已不多。其次,疫情使得部分终端对锡材的需求转向海外。再次,从终端行业本身表现来看,2022年上半年消费性电子市场受宅经济效应减弱、全球迈入紧缩周期抑制耐用品以及非耐用品需求的影响,再加上进入传统淡季,PC、手机、汽车等需求有所降温。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短期阶段性可能因供应量的减少而迎来反弹,但是这样的反弹高度将受限于需求的疲软。至于较为中长周期的锡价逻辑,我们将在“锡牛搁浅,再论方向”的系列报告中,详细分析需求和供应的趋势性变化,以判断锡价重心能否再度上移。
国泰君安期货
有色及贵金属首席研究员
王蓉
Z0002529